以下是桥梁构件生产设备的技术和工艺流程,以及保证质量的相关措施:
一、技术和工艺流程
1.混凝土搅拌技术及流程:
原材料储存与计量:砂石等集料通过装载机或输送带输送至料仓储存,水泥、粉煤灰等粉状材料由气力输送或螺旋输送机送至各自储存仓,水和外加剂则注入对应的储存罐。配料时,控制系统依据设定的混凝土配合比,驱动各计量装置准确称量各种原材料。
搅拌过程:常采用强制式搅拌机,将称量好的砂石先投入搅拌机,接着加入水泥和粉煤灰,干拌一段时间后,再加入水和外加剂进行湿拌,搅拌时间一般为 30-180 秒,以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。
2.钢筋加工技术及流程:
钢筋调直:盘圆钢筋通过调直机的调直轮施加拉力和压力,使其变直并达到规定的直线度要求,同时可根据需要设定切断长度,调直后的钢筋进入下一加工环节。
钢筋弯曲与切断:直钢筋置于弯曲机的工作盘上,按设计要求设定弯曲角度和半径,经弯曲成型轴弯曲成所需形状,如箍筋、弯起钢筋等。然后,使用切断机按规定长度将钢筋切断,得到符合尺寸要求的钢筋成品。
3.预制模板技术及流程:
钢模板:根据桥梁构件的形状和尺寸,将各种形状的钢模板部件在预制场地进行组装,用螺栓、夹具等连接件固定成整体模板,再吊运至预制台座定位,以待混凝土浇筑。模板表面需平整、光洁,并涂刷脱模剂,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和顺利脱模。
模板台车:对于大型或形状复杂的构件,如隧道内的预制管片或大型箱梁的内模,使用可移动的模板台车。先将台车移动至指定位置,展开并调整模板的位置和尺寸,使其符合构件设计要求,混凝土浇筑完成后,收缩模板并移至下一个工作位置。
4.预应力施工技术及流程:
预应力筋穿束:在预制构件的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,将预应力筋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和方向穿入构件预留的孔道中,可采用人工或机械穿束方法,长束或曲线束一般使用穿束机穿束。
预应力张拉与锚固:当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张拉强度后,安装千斤顶和油泵等张拉设备,将预应力筋锚固在千斤顶上,按设计要求的张拉控制力和顺序进行张拉,同时监测预应力筋的伸长值。张拉完成后,使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上。
二、质量保证措施
1.原材料质量控制:
严格采购管理:选择质量稳定、信誉良好的供应商,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原材料,如水泥、砂石、钢筋、外加剂等,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证明文件。
进场检验:原材料进场后,按批次进行检验,包括物理性能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,如水泥的强度、安定性,砂石的级配、含泥量,钢筋的屈服强度、抗拉强度等,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2.设备维护与校准:
定期维护保养: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,对混凝土搅拌设备、钢筋加工设备、预应力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、保养和维修,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,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。
计量设备校准:对配料系统的电子秤、容积式计量器以及张拉设备的压力表、千斤顶等计量设备定期进行校准,确保计量准确,从而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和预应力张拉控制力的精度。
3.生产过程质量控制:
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: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,确保原材料计量准确;搅拌过程中,控制搅拌时间和转速,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;定期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、扩展度、含气量等性能指标,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用于构件生产。
钢筋加工质量控制:钢筋调直时,调整调直机的参数,确保钢筋的直线度符合要求;弯曲钢筋时,控制弯曲角度和半径的精度,避免出现裂纹等缺陷;切断钢筋时,保证切口平整,长度符合设计要求。
模板安装质量控制:模板安装前,检查模板的平整度、垂直度和尺寸精度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;安装过程中,严格控制模板的拼接质量,防止漏浆;固定模板时,保证模板的稳固性,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。
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:预应力筋穿束时,确保预应力筋的位置准确,避免出现交叉、缠绕等现象;张拉过程中,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张拉程序、控制力和伸长值进行操作,确保预应力施加准确;锚固时,检查锚具的安装质量,保证预应力的有效传递。
4.质量检验与验收:
工序检验:在桥梁构件生产的各个工序完成后,进行质量检验,如混凝土浇筑前对钢筋骨架、模板的检验,混凝土浇筑后对构件外观、尺寸的检验,预应力张拉后对预应力值的检验等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。
成品验收:桥梁构件生产完成后,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全面的验收,包括构件的外观质量、尺寸偏差、混凝土强度、预应力值等方面的检测,验收合格后方可出厂使用。